top of page

拉拉山林打工記

  • 作家相片: 泰良 郭
    泰良 郭
  • 2021年11月4日
  • 讀畢需時 11 分鐘


















目次

作者序

推薦序一 彭思舟

推薦序二 劉宗德

推薦序三 賴國欽

推薦序四 張建二

推薦序五 宋政坤

推薦序六 華國媛


第1章 初來乍到

1.1 緣起

1.2 尖石鄉的教堂

1.3 初來乍到拉拉山

1.4 拉拉山神木

1.5 上窮碧落下黃泉


第2章 迂迴前進

2.1 雪霧鬧

2.2 我沒殺伯仁

2.3 弱雞裝山雞

2.4 碰碰車

2.5 搬瓦斯桶

2.6 流星願


第3章 正式開工

3.1 開工日

3.2 採水梨

3.3 包裝場的苦力

3.4 星海銀河

3.5 拉拉山雞Morning Call


第4章 山中精靈

4.1 清晨的械鬥

4.2 都是松鼠惹的禍

4.3 一炮三響放炮為記


第5章 打工記遺

5.1 人蛇殊途五步紅

5.2 樹頭鮮

5.3 韋恩颱風回馬槍

5.4 大鬍子老羅

5.5 何日君再來


第6章 不解之緣

6.1 潛移默化的縮影

6.2 見證神賜恩典

6.3 拉拉山公司

6.4 故地重遊


附錄 照片

作者序

1986年的大一暑假,我去拉拉山打工,從此和拉拉山結下不解之緣,大二大三暑假也都在拉拉山上度過。人不輕狂枉少年,如果我青春年少時曾經幹過什麼輕狂事,拉拉山打工算是其一。三十五年前的往事恍如昨日,記憶鮮明濃烈深刻,獨樂樂不若眾樂樂,自己咀嚼品味,不如將點點滴滴的回憶紀錄下來分享於眾,遂圓滿成就了這本書。

大學畢業當兵退伍後,開始工作忙碌於職場,接著結婚生子,工作與家庭兩頭忙,很多年無暇再去拉拉山故地重遊,但總是經常回憶想起當年在拉拉山打工驚奇又快樂的時光。後來電腦網路時代興起,我就用「拉拉山林」、「lala3lin」作為我的User ID,也是我的筆名、綽號,熟稔的朋友同事偶爾就直接叫我拉拉山。

年資更長經驗漸豐,創業成立管理顧問公司,公司名稱命名查名時,索性就用「拉拉山」名稱,檢索通過了,就這樣順理成章地以「拉拉山」之名,正式申請登記設立了公司。設立公司的同時,也構思設計能體現拉拉山公司名稱意涵的商標,我自己手繪原型草圖,嗣經高人神指點後,化繁為簡寓意於形,以簡單線條圖形組構完成拉拉山公司的商標,期望能多元化運用,發揮更大的效益,說不準將來也是一棵神木。

本書彙整過去手札紀錄,補充記遺而成,邊回憶邊寫,邊寫邊回憶,職場打滾三十年,前後印證下才猛然發現,在拉拉山打工的種種經歷,不正是日後出社會職場見聞的縮影。現在才領悟到,原來當年在拉拉山打工經歷事,已經預演教導了我這麼多,也更讓我懷念當年拉拉山上打工的單純,單純的美好。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念轉,人生如太極,黑白相伴,置身黑夜中才能看見滿天星,遇不如意事,自己轉個念、加點糖,爛梨子也能釀成美酒,化腐朽為神奇。而福禍相倚,凡事心存正念善念,俯仰無愧於天地鬼神,吉人天相自有護法,毒蛇到腳邊也能逢凶化吉。「人生自古誰無屎,留取擔心顧水梨,風來樹下好乘涼,飛龍在天不好抓。」,當年包裝場阿嬤教的詩,詼諧玩笑中,飽含了人生哲理,貼切地詮釋「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生活智慧。

每逢盛夏季節,我都會特別想念起當年拉拉山上打工種種,時隔三十多年,除了大學同學阿Two外,書中人物大多已斷了聯繫,相信他們會樂見我把記憶重現於此分享大眾。我儘可能將陳年記憶彙整還原,原本只是一部打工遊記散文小品,嗣經眾好友社會賢達惠賜推薦序文後,為本書畫龍點睛增色加值不少,於此深致謝忱!

感念在拉拉山及雪霧鬧賜予我美好回憶的朋友們,謹以此書,銘誌最真摯的感謝與祝福!

***********************************

推薦序一

「置身黑夜中才能看見滿天星」

向《拉拉山林打工記》作者致敬序文


彭思舟

中國文化大學法學博士

沃客買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林家亨博士是我輔仁大學法律系的學長,其後又與他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班研習期間結緣,當時因為彼此都對探索宗教與神秘學相當有興趣,所以,每次遇到學長總是纏著他聊一些有趣的話題。

但最讓我感動的是,在我放棄大學教職出來創業之時,當時學長也正從大公司法務長離職,面臨中年轉職的挑戰,中年轉換職場壓力指數其實不小,根據專家研究,中年轉業壓力等級,幾乎等同於生小孩及破產,但學長為了鼓勵我這個小學弟,也沒有二話,豪爽的成為我的天使投資人。

同時,更讓人敬佩的是,作為學長的晚輩朋友觀察,縱使在轉職過程中有所不順,我也從來沒有聽過家亨學長有任何的抱怨,我想,這是學長長年修行佛法,所累積的深厚功力。還有,就是從這一本《拉拉山林打工記》得知,原來學長的修行與奇遇,遠從年少大學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因此,特別欣見學長把他年少時的故事,加以經歷過職場的智慧解析,寫出這一本《拉拉山林打工記》,跟更多人分享,個人特別喜歡學長書中的一段話--「人生如太極,黑白相伴,置身黑夜中才能看見滿天星,遇不如意事,自己轉個念、加點糖,爛梨子也能釀成美酒,化腐朽為神奇。而福禍相倚,凡事心存正念善念,俯仰無愧於天地鬼神」。

書就代表作者人生經歷的智慧與品格,「不是逢人苦譽君,亦狂亦俠亦溫文;照我膽似秦時月,送我情如嶺上雲。」,這首詩恰能描述學長照顧拉拔學弟的風範,鄭重推薦好學長的這本好書給大家。


*******************************

推薦序二

劉宗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與作者林家亨君相識於擔任大同公司獨立董事期間,家亨當時甫接任大同公司法務處長職務不久,即接手並圓滿處理其他同事應處理而未處理之事務,讓我對這位新來法務處長辦事的專業、效率、圓融與謙和態度印象深刻。日後才知家亨是我輔仁大學的校友、學弟,於公於私互動交流漸增,家亨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但又堅守原則卓爾不群,越加了解家亨的為人處事,就越加讚賞家亨這位賢學弟。

於平日工作中,知悉家亨於企業法務工作非常投入,是一位身經百戰的資深法務工作人員,對公司權益的維護殫精竭慮全力以赴,對工作效率、品質與成效的自我要求甚高,特別是對代工製造合約與業界常見爭議,有豐富的處理經驗與心得,更著有專書出版分享同業,殊為難得。於家亨的專業論著中,除了可見其商場征戰攻防實務經驗豐富的武將閱歷外,更可見其樂在工作中學習與分享的文人思維。

直至閱此書稿,更見家亨於繁雜艱澀法務工作之外的真性情,作者以活潑洗鍊的風格筆觸,回憶記述三十多年前大學時代,在拉拉山打工的種種驚奇經歷,寫景記事鮮明生動,讀之躍然紙上如臨其境,閱畢餘音繞樑玩味無窮,饒富閱讀之樂趣。唯有對生命與生活有執著熱情,也曾經歷過風霜雨雪洗禮者,才能寫出這麼有料有溫度的作品。也藉此前後驗證,作者日後在職場上的稱職表現,有其淵源。

作者於書中以昔諷今意有所指,以學生時期拉拉山上打工的單純美好,對照今日職場光怪陸離的醜態,提到職場裡爭名奪利的戲碼屢見不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吾深有同感,心有戚戚焉。特別是法律相關工作者,權執法律如執手術刀,能助人救人,也能害人殺人,焉能不公不慎。而競逐名利者得失取捨之間的天枰,作者以包裝場阿嬤的戲謔調侃詩句教示哲理,啟人深思。

閱讀本書,穿越時空三十年,既跟隨作者同臨其境,體驗拉拉山上打工的種種新奇經歷與趣事,同時反思今日社會百態下,如何樂天知命隨順因緣,參悟「天道忌巧,謙退不爭,不伎不求。」的自在。值此COVID-19疫情肆虐期間,除了施打疫苗加強身體抵抗力之外,閱讀本書實如一針解悶舒心的清涼劑。吾欣見本書出版,並期待作者更多作品問世,故樂予推薦,是為之序。


*********************************************

推薦序三

賴國欽

律師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台灣校友會理事長

國家人力創新獎決審委員


家亨兄是我中國人民大學校友,獲有經濟法學博士學位,法學底蘊深厚,尤精於企業法務。曾任工研院技轉法律中心資深總監、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及多家企業法務長。之前發表之大作,大皆以企業法務為主,並獲讀者高度肯定,本書則全然跳脫法律範疇,以拉拉山的結緣來由及其歷險、奇遇,併記生活體驗與情感抒發。全書除了生活記實、情感連結,並有山野情趣、秀麗風景,更有「山珍野味」。文字生意盎然,快活情境躍然紙上,讀之欲罷不能,回味再三。

有謂:「無出塵之胸襟,不能賞會山水;無濟勝之肢體,不能搜剔幽密;無閒曠之歲月,不能乘性逍遙。」,讀家亨兄大作,自知其何所能成也。文中提及家亨兄於大一暑假,年方二十,氣血方剛,初入大山,毫無俗世之心,僅求樂遊或閒散打工;繼而「誤闖山林」,於山野間,或一日步行千里,或機車溫馨接送情,又有每日如急行軍般的往返;年少時間暇裕,生活單純且美好,故而能有「拉拉山採水梨戰鬥營」之美好回憶。

家亨兄除將戰鬥營之點滴情趣,融入人情生活外,並將採水梨過程,做有「知識管理」,將其過程和應注意事項及可改進處詳加說明,而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家亨兄做任何事的用心與細心。也許家亨兄,日後解甲歸田,可以採果為業,再創高峰。而其於山林間與眾人之交往,或綿遠流長,或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都能觸動人心,情感細緻,並能迅速擄獲眾婆媽的心,還差點構成「略誘罪」 。以此亦可知家亨兄是實實在在的「好鬥陣」、好人緣。

家亨兄文末提及故地重遊,老友相伴,人事或有更迭,但青山依舊在,情誼更綿長,尤有感也。想起我大一暑假時,學校社團學姊也在找人「上山採果」,惜未有成行,而未能有參與採果戰鬥營之樂趣與經驗,實屬憾事。今見家亨兄之大作,感觸尤深,但也能略解情愁,自樂為之序。


****************************************************

推薦序四

張建二

真耶穌教會 傳道者


遙想民國74年9月底,懷著又驚又喜的心情,從新竹尖石的山上,踏進輔大法學院教室,看到司法組的同學個個都是人中之龍鳳,我一個泰雅族的「小阿Two」,身處臥虎藏龍的都市叢林中,霎時間不知如何自處!

後來經過幾週的相處之後,發現這些法律人果然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精神的實踐者,大家都非常誠懇的善待我這「泰雅末代虛位酋長」,立刻讓我心中的疑慮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充實又燦爛的大學四年黃金時光。

與家亨的熟識,初緣於讀書會,後來二年級我們都搬出學校宿舍,和另一位同學小佘三人一起在泰山明治路合租房子,一直住到大四畢業,頗有革命情感之誼。大一那年暑假將至,懷著想賺〝人生第一桶金〞的家亨兄問我,山上哪裡有可以打工? 我二話不說,信手遙指拉拉山,很意外地,就這樣開啟了亨利兄的「奇幻之旅」。遺憾的是,我因為要利用暑假到神學院進修聖經課程,當年無法親自見證這段現代版的「老殘遊記」。

所幸,家亨兄在年逾半百之齡,發思古之幽情,妙筆生花,將常人看為平凡的打工經驗,透過其與大自然融合為一的人生觀,極其細膩的筆端,呈現了迥然不同的面貌,令人讀之再三,回味無窮! 我個人以為,《拉拉山林打工記》描寫的情景,在樸實中呈現的是一個遊子硬漢的真性情,那是一本初衷的感性執著,更是洗盡鉛華後的理性真我。

這讓我不禁想起,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十八章1〜4節所說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但願歲月的流逝不減我們的赤子之心,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真情永固! The way old friends do !


**************************************************

推薦序五

宋政坤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認識家亨兄多年,想不到平日看來有點嚴肅的他,竟能寫出如此一本雋永有趣的小書,內容細細品味,發人深省。

孟子曰:登泰山而小天下。拉拉山海拔2,031公尺,放眼世界,群峰林立,要說是「登拉拉山而小天下」似乎有點勉強,但對拉拉山.林(lala3lin)──林家亨博士來說,這雄踞東亞一隅的拉拉山正是他心中的那座「泰山」。

這本《拉拉山林打工記》輕鬆易讀,鮮活的描繪出當年仍是個大學新鮮人的林家亨,於盛夏在拉拉山上揮灑汗水,度過一段青春洋溢的少年時光,但又有誰能想到,這數個暑假,聽著蟬鳴鳥叫的上山打工經驗,竟成了林家亨往後事業啟蒙的原點?拉拉山不僅僅是lala3lin這一風趣綽號的來源,在這網際網路崛起、世代迅速更迭的時代中,更時刻勉勵林家亨博士:再苦也苦不過當年滴滴汗水的勞苦、再蓬蓽也比不過當年工寮通鋪的簡陋,他以此精神一路在職場上闖蕩,當年的拉拉山體驗,不斷領著他向前踏出堅實的步伐,跨越事業上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轉眼三十年,拉拉山在林家亨博士心中不僅僅是那座屹立不搖的山頭,也是他事業中想要成就的一座大山,當他打拼多年,創立屬於自己的公司時,也以「拉拉山」為名。他這種飲水思源、始終如一的精神值得學習。《拉拉山林打工記》沒有風花雪月,讀完後卻另有生命感悟……人當勇於嘗試、挑戰夢想、奮力向上,每個人都要有屬於自己內心裡的一座屹立不搖的「泰山」,這就是《拉拉山林打工記》帶給我們的啟示。


*****************************************************

推薦序六

華國媛

Amuy Roishazen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生醫產業中心主任/副教授


第一次與林家亨博士見面時,是在一場平常的朋友聚會中。初次見面,覺得他學識豐富,談吐風趣。會後,林博士來訊問我與樂信•瓦旦 是否有關係?因為我的神韻像家族長輩。突然之間,初識的林博士像是熟識的朋友,非常的親切。我慢慢瞭解他對原鄉不是只是關懷,而是出自一股使命感的領受。

這本《拉拉山林打工記》起頭,是上帝的僕人帶領一個遊子硬漢在蒼老的神木區中,書中是這樣描述拉拉山,「約莫出生於南北宋時期。這神木區裡的每一棵神木,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在此屹立千百年仍蒼翠遒勁」。書中描寫的情景,如我兒時的記憶,拉拉山上的清新空氣改變了生活在都市遊子的心。這本《拉拉山林打工記》充滿了林博士跟泰雅族人的緣分,書中描述的是辛勞照顧水梨及水蜜桃的農人,是夜裡穿梭山林的獵人,在山林中努力生活的泰雅族人。

千年來山林就是泰雅族人的冰箱,滋養著部落裡的人及外來訪客的生命,生命影響生命;深山部落生活的辛勞,在林博士風趣的描述下,栩栩活現。書中描述初次上工的年輕人「一親芳澤親手採水梨了。但誠惶誠恐的是,怎麼這樣就上工去採水梨了,不需要勤前教育、技術指導一下嗎? 也沒有什麼工作安全須知之類的要先說明一下嗎? 除了有提醒大家「注意有蛇!」」,這就是泰雅族的教育理念- 做中學。

這是一本描述從懵懵中踏入不同文化族群的學習經歷,書中寫著生活的智慧與哲學,「重要的是,凡事心存正念善念,俯仰無愧於天地鬼神,吉人天相自有護法,,毒蛇到腳邊也能逢凶化吉。」。山上的生活是要有面對深山猛獸危險的勇氣,看天吃飯是基本的耐力,自然界的力量無時無刻決定人們生命的樣貌,這樣的成長過程,是一般生活在都市的年輕人難以想像的,卻是書中主人難忘的人生歷程。書中主人是這樣描述的,「我很自然的就用「拉拉山林」登錄註冊,同時也要用英文及數字註冊 User ID,與「拉拉山林」諧音的英文「lala3lin」就這麼來的」。

日後,年少時的打工經歷也成為林博士在面對多變的商場文化,總是有準備好的勇氣及耐力;書中是這樣描述在兩岸穿梭念書及工作的主人翁,是如何面對人生,「再怎樣也比當年住在拉拉山上的工寮強。我脫下西裝皮鞋,換上T恤運動褲藍白拖,反璞歸真,泰然處之,甘之如飴,一夜好眠。就此一直住到修完碩士學分,才搬離宿舍回台灣。」。在學成回臺灣的林博士許下了與神的契約,「拉拉山公司,種下一棵苗子,期望能多元化發展,發揮更大的效用,說不準將來也是一棵榮神益人的神木」,就如同泰雅族人的Gaga-人與上帝的契約。

這麼多年來,書中的主人翁仍記得當初神的僕人是如何帶領他入山,藉著拉拉山的人、事、物訓練出不平凡的人生價值。恭喜林博士,也謝謝他的分享這本《拉拉山林打工記》給更多的人,尤其是當代的臺灣年輕人。在神木環饒的山中及多變的人生中,「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羅馬書5:2),深深的祝福我的好友,願 神的恩典與你同在。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  文章分類

​  歷年文章

lala3_edited.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