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DM大破解》出版序

已更新:2023年11月1日























這是我即將出版的新書《ODM大破解》裡的出版序,回憶過去每一個人生的階段,一段接一段,回憶越寫越長遠,記憶也跟著回溯到大學開始,這也是成長的軌跡..


十年一劍序難言 戰馬削蹄化塵煙

圭柔山上掛書劍 明慈寺下耕福田

百甲桂竹留青簡 一葉輕舟渡有緣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1985年9月,一個拿著大六法全書到處晃的法律系大一新生,堅信法律是捍衛社會公理正義的最後防線,滿懷對司法工作的崇高理想與澎湃熱情,但是在一次到台北地方法院的參觀活動時涼了半截,原來執行司法工作莊嚴神聖的法庭,竟然連一扇窗戶都沒有!原來以法律捍衛社會公理正義的法官的辦公室,竟然都堆案如山擋住了透出窗外的視線!原來除了公證禮堂裡有新人公證結婚的歡樂與眾人的祝福外,整個法院裡面幾乎都瀰漫著劍拔弩張、相互攻訐的肅殺氣息!這樣嚴肅的司法工作環境,出乎生性阿Q又浪漫不羈的我的想像之外,驚覺自己是否入錯行選錯系了?既來之,則安之,阿Q性格的我,最終還是把四年法律系課程讀完畢業了。


大學畢業後旋即履行憲法第二十條服兵役的光榮義務,分發到基隆團管區,負責後備軍人及退休榮民的法律服務工作,以在校所學有限的法律專業知識,處理社會上千奇百怪的法律爭議案件,正式開啟了以法律捍衛社會公理正義的神聖工作!有一件令我記憶猶新的個案,是我剛到團管區沒多久就受理的案子,一位剛退伍的後備軍人,老家在苗栗山區務農種柑橘,他們家幾代人走了近百年的山路,有一天被鄰地新地主圍起了地界,並立上「私人土地 禁止通行」的告示牌,人車不得通行下,滿山即將收成的柑橘農產品無法運輸下山,與新地主數次細數百年近代史的溝通都無功而返,最後這位後備軍人代替家人來團管區尋求法律協助。我受理這件案子並了解整個主客觀因素後,我以「警備總部基隆市團管區後備軍人法律服務處」的名義,擬了一份正經八百的公函回覆給這位後備軍人,內容引申說明了民法物權篇有關「袋地通行權」的相關規定,其用意只是給這位後備軍人弟兄拿著雞毛當令箭用,讓他拿著這份公函,依照裡頭分析的法律權利義務關係,再去與鄰地的新鄰居誠意溝通但據理力爭。說實在的,初出茅廬,初次把脈開藥方,我也不知靈不靈,但法律是這麼定的,教科書上是這麼寫著,我只能依樣畫葫蘆,同時獻上最真摯的祝福,祝這位後備弟兄好運!一個多月後,這位後備弟兄回來團管區找我,還扛了兩麻袋老家種的橘子,說是他阿公特別交代他要送過來的,謝謝我幫他們家順利解決了出路問題,那地主另外開了一條截彎取直的聯外道路,比原來的山路還更便捷好走。第二年冬天,到了柑橘收成的季節,這位後備弟兄又扛了兩麻袋老家種的橘子來團管區謝我,橘子更甜了。隔年夏天數滿饅頭光榮退伍!


退伍後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美商花旗銀行,通知面談的時間在週六上午,剛好早已約好朋友去登山露營,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以露營為重,於是那天我穿著T恤、牛仔褲配舊鞋還帶著大登山背包,就直闖花旗台北總行去面談,大概是一副充滿活力陽光青年模樣獲得青睞,當場就被錄取,就這樣誤打誤撞的進入花旗銀行工作,一待就是六年,從台北總行法務專員幹到派駐桃園分行的授信主管,也從台北內湖搬到桃園定居。剛到花旗桃園分行的前半年,是我至今職場生涯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當時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了解桃園縣市各地的建設發展情況及不動產行情,因此幾乎每天都跟著銀行的不動產估價師出去看貸款客戶的房子及周邊環境,帶著寓教於樂的心情走遍桃園縣境各地,勤作鄉鎮市勘查筆記,也順便勘查美景與美食,這樣勞心勞力的工作,真的是非常人所能勝任!後來因為花旗銀行組織整編,所有派駐在中南部各縣市分行的授信主管都要調回台北總行徵信部,不能配合調職者即優退處理,我思索去留,當時覺得花旗銀行是在台灣連年獲利第一名的外商銀行,但對台灣本土的實質回饋貢獻太少,曾經在一次花旗內部的教育訓練場合中提出此感想與建言,但似是曲高和寡,更被視為是自命不凡的異類,於是在那個必須異動的機緣下,決定不再替外國人賺錢。1998年3月14日,確認所有文件都打包裝箱完畢,人員都離去後,將花旗桃園分行徵信部辦公室熄燈、上鎖,離開了當時人人稱羨的外商銀行。


離開外商銀行,周休二日後隨即投身本土製造業,於同年3月17日進入「致福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務室擔任法務專員,從金融業轉入製造業,而且是國際代工製造業,又成一介新兵,減薪降級從頭摸索學習,秉持對工作的熱忱,從頭學習雖然累人,但在新領域中學習新事物,埋頭苦幹的日子過得很充實。只是不巧,轉戰製造業的第一年,竟然就碰到公司大裁員,從各事業部工廠作業員裁到總部各幕僚單位人員,當時法務室只有兩名法務,已經是全公司人數最少的部門了,原以為法務應該不會被裁員,但是我已經先有了心理準備,沒想到就在農曆過年的前一周,另一位資深的法務被通知裁員了,我這隻入行不到一年的新兵菜鳥反而被留了下來,有些錯愕與不解。過完農曆年後新主管(財務長兼管了法務部門)上任我才知道,因為我積極學習的工作態度,也因為我這到職不滿一年的菜鳥,竟然能為公司連本帶利收回一筆掛了三年壞帳的國外貨款,工作績效讓公司主管肯定我的實力與潛力,認為我值得被留下來委以重任。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主管真是英明,那時候公司正值多事之秋,原來只是大風暴的前奏而已,適逢致福公司成立二十年來最大的經營危機,留我下來,是因為還有很多國外的仗等我去打。果然,隨後的日子裡逐漸接手重案後,開始東戰西征穿梭於國際,戰場幅員東至美國加州、加拿大多倫多,西至法國巴黎、英國倫敦,北到瑞典斯德哥爾摩、芬蘭赫爾辛基,南到香港大陸有如到樓下散步,只差沒飛越過大西洋,不然就可以集滿飛行地球一圈的機票根了!


致福於1999年9月被光寶集團併購接掌,致福員工忍辱負重、勵精圖治,浴火重生的努力稍見成效時,於2002年11月與光寶集團旗下的光寶、源興及旭麗等上市公司「四合一」合併為一家公司,合併後公司更名為「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致福被光寶併購後進行海內外企業瘦身重生再造,到光寶四合一後法務部門人事與工作的整編,那一段過程回想起來,是我職場生涯中的黑暗時代,自嘲是「7-Eleven」員工,每天七點就到公司,過了晚上十一、二點才離開公司,在家過夜的時間比住飯店還短,好幾次就地夜宿公司,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一個人當兩個人用做三個人的事,但還是領一份薪水,沒有加班費,更沒有上市公司員工的分紅配股,因為那幾年致福沒獲利盈餘,唯一一次犒賞認股機會認購的「東森固網」股票卻套牢到現在。而一股持續蠻幹往前衝的傻勁兒,憑得只是想讓公司敗部復活、反敗為勝的使命感與責任心,以及能與一群有同樣傻勁兒的鐵血戰士共事的榮幸! 日復一日,直到一日醒來,右半邊顏面神經麻痺不聽使喚了……。那段黑暗時代的箇中甘苦,如人飲水矣!但也因為在這樣煉鋼爐式的工作壓力環境下,經歷的案子種類與數量比一般同業多許多,被迫在一年的時間裡學成兩年的功夫,加快了我在企業法務這個領域裡學習與成長的速度。如今回想起來,仍然可以清晰感受到,彷彿打過二次世界大戰般的驚懼與疲憊,但也為自己能夠在常年的磨難考驗裡堅守陣地,感到頂天立地、俯仰無愧!經歷過程是痛苦酸楚,而回憶則是歷經痛苦後的雲淡風清,引用二戰名將麥克阿瑟將軍在退休前,回到西點軍校演講中的一段話:「入伍生的日子讓我懷念,但給我一百萬美金要我重新入伍,我不願意,給我一百萬美金,要買走我曾經入伍的權利,我也不願意!」。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能共富貴者多,能共患難者鮮矣!光寶四合一之後,原先四家公司的法務人員理應也合併為一,奈何各有鴻鵠之志,先後各奔前程矣。2003年3月17日,光寶執行長佈達由我出任「代法務長」職務,是日恰巧是我轉戰製造業到致福公司就職屆滿五周年,那一天在敦南光寶總部13樓,一如平日忙到半夜,離開辦公室前看到這一則人事令佈達,我留下這樣的註腳︰「……這是值得榮耀的一刻,唯願榮耀與所有堅守崗位的致福老伙伴們分享,也請伙伴們為我禱告,因為這是另一項危險任務的開始……」。當時承先啟後的諸多重點工作中,有一項是當時的執行長(現光寶集團總裁) 林行憲 先生交辦的,有關合約的教戰手冊,也就是一般國際代工製造買賣合約重點的教育訓練,當時已經大致將合約重點都臚列出來了,只差更進一步申論說明,可惜之後即因法務部門人事的紛擾異動而未竟全功,隨後筆者也於2004年3月離開光寶總部外派北京。記得我離開光寶內湖新大樓22樓的那最後一夜,我依然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巡場關燈的人,在關上最後一盞燈前看到不知誰留下的一本書,書名叫《光–就在人生轉彎處》,我苦笑了一下,這是老天爺在鼓勵我還是在消遣我?隻身在北京的那一段日子裡我領悟了,原來離開了繁華的京城,京城外的天地是如此遼闊,而在遼闊的天地中,人是如此渺小,欲望需求也渺小了,心胸視野卻開闊了!真的,光──就在人生轉彎處!我拐了好幾個大彎到北京,再彎到康西大草原,在細雨紛飛、一望無際的草原中頓悟:草比人強不畏悶雷乍響,玉宇穹蒼只緣土牆芬芳,活在當下即是福,隨遇而安莫強求。


再返台後即離開光寶到了閎暉,一樣的教育訓練工作需求,筆者遂開始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將過去處理合約及相關爭訟案件的經驗心得,一點一滴集結、匯總記錄下來。此書可謂為筆者在代工製造業過去十年裡,ODM業務相關合約工作的心得經驗之自我總檢,也為自己的工作生涯留下部份註腳,同時得以藉此分享同業與有志之士,也算是完成一份未竟之歷史使命!此書初稿乍成時曾示以師友,師友問:求名求利乎?…君不聞唐詩《劍客》曰:「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為此出版序,詩以蔽之。


戌子鼠年 中秋


***************************************************

悼念 曾文雄老師


在出版序的最後提到,此書初稿乍成時示以師友,師友曾問,求名求利?這位亦師亦友者,就是曾文雄 老師。曾 老師是中國政法大學(北京)經濟法法學博士、陸委會台商 張 老師、海基會台商財經法律顧問、廣州/杭州/煙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中國業務顧問,是台灣少數具豐富兩岸實務經驗的大陸財經法律專家。曾 老師平日忙於工作之餘,更熱心於指導提攜後進,於公於私,都是我經常求教請益的師長,也是我完成此書時必然要邀稿求賜推薦序者。在一次餐敘中示以書稿, 蒙曾 老師口頭嘉許,並問我出這本書的目的為何? 求名或是求利? 熱心地要幫我推薦這本書給出版社,我笑答只是為了結一樁心願、一項史命。詎料,幾日後驚 聞曾 老師突然住院診療,復出院在家休養,迄至驚聞仙返厄訊,僅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以身教示人生的無常!


曾老師也是我服務公司的法律顧問,也是一位書畫藏家性情中人,在 曾 老師生前,我們多次在談完公事之餘,彼此邀約要找個時間,找彭思舟(曾 老師指導的博士生,也是我輔大校友,現任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國貿系助教)一起到三芝淺水灣,找一家海邊的餐廳,吃飯、看海、喝咖啡純聊天,Just men’s talk! 但約了快兩年了都沒成行。就在思舟告知曾 老師仙返厄訊的當天中午,我與思舟當下臨時起義就去了淺水灣,找了一家離海很近的餐廳,選了戶外一個看海視野絕佳又有樹蔭的位子留給曾 老師,天湛藍,海碧綠,浪花白,色不異空! 一張桌,兩驢人,三杯水,空不異色! 三缺一的聚會,三國獨缺文雄,只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謹以本文,悼念亦師亦友的曾文雄 老師!




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aires


​  文章分類

​  歷年文章

lala3_edited.jpg
bottom of page